追光者
——記以嶺藥業生產中心技術總監王岳
2021年,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,以嶺藥業獲得了一項至高榮譽—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,而這個稱號屬于一群向著光“犇跑”的以嶺人。在無數為以嶺藥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共產黨員中,王岳是值得被人記憶的。
2006年,是以嶺藥業成立14周年。碩士畢業的共產黨員王岳,選擇到這兒工作,如今整整15年。今天,他已從一名工藝員,成長為生產中心技術總監,責任越來越大,使命越來越艱巨,但王岳的神情依舊淡然。不在初相逢,洗盡鉛華也從容。如今的他依然在精進,15年艱苦卓然,留下的依舊是眼眸清澈的“少年”。
“這條路,我走的每一步都值得回顧”
1999年,成績優越的王岳,從鄭州大學精細化工專業畢業,順利進入一家研究所工作;A課題實驗研究給他日后的工作奠定了非常扎實的基礎,也讓他萌生了繼續深造的想法?既胩旖虼髮W制藥工程專業,王岳在導師的幫助下,專業水平不斷精進,知識面不斷拓展。原本可以繼續留在研究所工作,但他卻選擇了到車間一線,到“腳踏實地”的地方去。用他的話說,“我明白車間工作的日常,但這是我真正熱愛的事情,因為我想把所知所學應用到實踐中。如果真的是能為企業為社會帶來什么貢獻,那也值了。”
進入以嶺后,王岳有了一個新身份——制劑車間工藝員,負責車間生產線的工藝設計、開發、管理、審核等工作。在王岳眼里,這份工作是“神圣的”,因為它既考驗工藝員的耐心和細心,也考驗他們的責任和擔當。“車間是陪伴我時間最長的地方,甚至長過家人”,說起那段在車間的日子,王岳總是掩不住地興奮。在他心里,那是自己夢想起步的地方,也是成就自己的地方。
以嶺藥業生產中心技術總監王岳。以嶺藥業供圖
截至目前,僅王岳主持參與的國家級、省級產業專項,所獲得的科技創新成果獎項就有幾十項,涉及產品的技術攻關更是不計其數,但他對此表現得很平淡。采訪期間,王岳多次接到車間生產電話,每次給出解決方案后,都要多番叮囑,再次確認,保證萬無一失才輕輕合上聽筒。言語中沒有絲毫埋怨和斥責,多的是諄諄指引和誠懇建議。
在被問到“從工藝員到技術總監,這十五年心路歷程最大的感受是什么”,他的一句話讓人備受觸動,“說再多,我都是一名普通的員工”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王岳把責任和擔當融化為工作日常,職務在變,職位在變,但不變的是立場和初心。在總結黨史學習教育體會時,王岳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,“回顧過往,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,而是為了增強開拓進取的勇氣和力量”。
風雨不負勇往,熱愛正當時。
“24年與光同行,讓我相信雨過就會天晴”
1997年7月1日,對億萬中國人而言,是個光榮的日子,香港自治區回歸祖國。這一天,對王岳而言,更是“雙喜臨門”。因為從那時開始,他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。
“為人民服務”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,也是王岳的人生信條和生活準則。大學期間,他因為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,被學生和老師選為學生會副主席,在更大的舞臺上,為更多的師生服務。同時,作為學院最早一批入黨的學生,王岳驕傲地說,他為很多同學寫過入黨介紹信,每當提起筆,這份“榮耀”讓他倍感振奮。那一刻,他覺得吸進去的空氣都是甜的。
因為是共產黨員,他比任何人對自己的要求都高,無論是審核車間工藝方案,還是協助車間按計劃組織生產,與質量部門密切合作,對與工藝有關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法,及時妥善處理生產現場出現的質量、技術問題,他永遠沖在前。
王岳在檢查車間設備。以嶺藥業供圖
因為是共產黨員,他永遠舍小家為大家,為更多人爭取“團圓”。2009年,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,連花清瘟發揮了防控疫情的重大作用,央視新聞給予充分報道,3個月的時間全國用量達到了6千萬盒。面對如此嚴峻形勢,王岳的工作異常繁忙,但他還是按照“緊而有序、忙而不亂、層層把關、確保質量”的原則,大幅提升車間生產能力,加強現場管理,順利完成了搶產任務。2020年,新冠肺炎疫情暴發,王岳參加被列入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生產動員能力建設項目的“連花清瘟系列產品產能提升項目”,再次因為工作需要堅守崗位。2021年,同樣的情況第三次出現。期間,面對父母妻兒的惦念,王岳只能“置之不理”,奔走于生產一線,忙碌在這片“沒有硝煙的戰場上”。他有一個簡單的愿望,希望疫情過后,生活回歸平靜,親人可以圍坐在一起,靜靜等待日出海平面,看星星滿天。
現在,每每伴著月色回家,王岳都頗為感慨,“此刻,這燈光映著云朵照亮我的歸途。彼時,希望我能和千千萬萬以嶺人一樣,為那些與病痛作斗爭的人照亮回家的路。”
草長鶯飛的日子里,風箏在飛,愛在傳遞。
“奮斗不止,終于美好照進了我的現實”
每當回首往昔,總會不經意間想到那些艱難的過往,告訴自己要從這些“來之不易”中汲取前進的力量。
“對一個企業最大的貢獻,莫過于時刻惦記著它的成長和自己所能為它付出多少”,王岳說道。15年來,王岳圍繞“質量、成本、效率”開展了系列工作,完善三級生產技術管理體系,確保產品零缺陷,保證了質量;全面推行目標成本管理,優化工藝,提高成品率,降低消耗,降低成本;通過提升科技含量、生產自動化水平,結合推行精益生產,減少用工,提高人均生產效率。提升管理水平,實現從粗放式向數字化、信息化、集約化管理轉變。
王岳的工作經歷是豐富的,專業水平是高超的,業務能力是過硬的,同時,他的心是澄澈的,他的使命和責任,是始終如一的。采訪過程中,最讓筆者記憶深刻的,是王岳的眼神,堅定從容,沒有距離感。一句“奮斗,讓美好照進了我的現實”,讓人深感敬佩。
此前,一部五四青年節的短片刷屏,最喜歡其中的幾句文案,“我們熱愛這個世界,世界也不負每一份熱愛。人生的價值不在終點,而在途中。風風雨雨,不過旅途風景,起起伏伏,唯有正道成功。青春夢想常在,人人皆是少年。”而王岳身上具備的,就是這種“少年感”。
打開時間閘門,翻閱過往記憶。15年轉瞬即逝,24年只爭朝夕。多少執汗附身的日常,終將成為游刃世界的擅長。未來,在這個開啟他夢想的地方,王岳還將迎來更多“十五年”,這份來自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,將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。
“在最美的年華,做最喜歡的事情,借時光之手,暖一處花開,借一方晴空,擁抱夢想芳華!抬頭仰望星空,無數追光的以嶺人,內心無比豐盈。